使用$explain
$explain操作提供查询的信息,在查询以及其他统计信息使用的索引。在分析索引的优化程度时非常有用。创建了在users集合上的garden和user_name字段上创建索引-
>db.users.createIndex({gender:1,user_name:1})
{
"numIndexesBefore" : 2,
"numIndexesAfter" : 2,
"note" : "all indexes already exist",
"ok" : 1
}
现在,我们将在以下查询中使用$explain-
>db.users.find({gender:"M"},{user_name:1,_id:0}).explain()
上面的查询返回以下分析结果-
{
"cursor" : "BtreeCursor gender_1_user_name_1",
"isMultiKey" : false,
"n" : 1,
"nscannedObjects" : 0,
"nscanned" : 1,
"nscannedObjectsAllPlans" : 0,
"nscannedAllPlans" : 1,
"scanAndOrder" : false,
"indexOnly" : true,
"nYields" : 0,
"nChunkSkips" : 0,
"millis" : 0,
"indexBounds" : {
"gender" : [
[
"M",
"M"
]
],
"user_name" : [
[
{
"$minElement" : 1
},
{
"$maxElement" : 1
}
]
]
}
}
现在,我们将查看此结果集中的字段-
- indexOnly: 字段为 true ,表示我们使用了索引。
- cursor:因为这个查询使用了索引,MongoDB 中索引存储在B树结构中,所以这是也使用了 BtreeCursor 类型的游标。如果没有使用索引,游标的类型是 BasicCursor。这个键还会给出你所使用的索引的名称,你通过这个名称可以查看当前数据库下的system.indexes集合(系统自动创建,由于存储索引信息,这个稍微会提到)来得到索引的详细信息。
- n:当前查询返回的文档数量。
- nscanned/nscannedObjects:表明当前这次查询一共扫描了集合中多少个文档,我们的目的是,让这个数值和返回文档的数量越接近越好。
- millis:当前查询所需时间,毫秒数。
- indexBounds:当前查询具体使用的索引。